見證分享
  • 題目:變變變—不變
  • 2008年2月17日
  • 分享者:湯李欣欣

記得在求學時期已經對社會服務工作有興趣,而第一份工作亦是在一間社會服務機構做行政工作,因而孕育了一份服務社會心。十多年前,在黎以信牧師的邀請下,便開始義務參與循理會的社會服務工作。雖然至今我已忘記了是甚麼具體動機驅使我參與,但不能忘記的是這許多年來循理會各項社會服務的重大改變,還有就是這些改變與我自己人生經歷和這個社會的關係。
服侍的對象在變
循理會的社會服務涵蓋對象廣泛,包括了老、中、青、少、幼年人士,還有個人及家庭等。說來有趣,我在社會服務方面服侍的對象亦隨著自己人生的經歷而改變。我在循理會社會服務的參與是由循理幼兒園(現稱循理幼兒學校)開始,當時我的兒女剛巧在小童及幼兒階段,故此對幼兒園的食用及與家長的溝通等方面特別關心。事有湊巧,在兒子升讀中學並踏入少年階段的那一年,我開始了屯門青少年中心(現稱為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服務,家庭的經驗令我更體會青少年人的需要,對他們的身心發展以致就業前途等尤其關注。就在早兩年,當我開始參與兩所長者服務中心(前稱老人中心)的工作時,正經歷家中數位長者因年老分別去世,讓我深深感受到家人的關懷和支持對長者的重要,若長者因任何原因得不到家人的愛時,就更是我們工作的時候了。
服務的方向在變
上面刻意提到循理會轄下各服務單位在名稱上的轉變,其實是要表示我們的服務方向已隨著社會服務制度上的轉變而改變了。姑且讓我不談那些甚麼制度的事情,但總的來說,這些轉變確實為我們帶來重大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在政府對社會福利機構採取「整筆過撥款」機制(簡單來說是所有新發展的工作均要自給自足),及循理會因信仰關係不接受政府運用賽馬會基金對我們作出的撥款這情況下,我們要有智慧地善用現行較具彈性的撥款機制,同時在巨大的財政壓力下,尋求可以飛翔和發展的空間。在幼兒學校方面,我們曾擔心香港會否出現「零出生率」的時候,但幼兒園與幼稚園的合併和政府鼓勵生育的措施,都帶來新的需要和發展機會;在青少年服務方面,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及的「社會企業」,將是我們其中一個重點發展方向;長者服務方面,我們正構思發展大計,主線是為長者提供具特色的關顧服務,以迎接人口日益老化的社會;另外,我們亦正計劃大力發展名為『關愛』的輔導服務,希望這服務能服侍各服務單位、各教會信徒和教牧同工。上述各項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大力的財政支持,盼望有心的主內弟兄姊妹快快有所行動。
社會及人心在變
香港社會在急速的轉變中,那轉變的速度有時令我們吃不消,有些人在轉變的洪流中倒下去,情願或不情願地放棄了自己;但有些人則在追趕的過程中,選擇放棄了他們身邊的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忘記了他們的需要。那些放棄自己和那些被放棄的人,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循理會是肯定社會服務的價值,盼望我們能夠放眼那不變的主,在忙亂及紛擾的社會中,清心地服侍那一群「小子」們。